(一)保健措施
1 .加強飼養管理 加強水蛭的日常飼養管理,創造適合于水蛭生活的良好條件,提高水蛭對病害的抵抗力,這是防治水蛭疾病的根本措施。
水蛭的場地要選擇資源條件好,包括食物資源、水資源,同時還要考慮到向陽、保暖、防暑降溫等條件。
水蛭的餌料要清潔衛生,新鮮健康,合乎各種營養的需要,只有食物的營養全面才能養出健康的水蛭。因此提高食物質量是保證水蛭健康生長繁殖,增強抗病能力,預防疫病傳染的一個基本環節。
2 .選育優良品種 水蛭對疾病抵抗力的強弱,是疾病能否發生及發生輕重的決定因素之一。因此,有目的、有計劃地注意觀察水蛭的健康狀況,從中選出抗病能力較強的品種,同時注意淘汰發育慢、抗病能力弱的水蛭,使之逐漸純化,以達到選育良種的目的。
3 .遵守衛生規則 衛生規則是水蛭養殖場預防措施的重要內容之一。在生產中要遵守各項衛生規則,講究衛生,預防傳染性疾病的發生與傳播。水蛭養殖場的衛生規則,大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。
一是場地和用具的清潔衛生。包括餌料臺、放料的器具等,要隨時收集清理、消毒,不能到處亂扔。
二是養殖人員要注意個人衛生。衣服要保持清潔,操作前后要用肥皂洗手,進人場地要進行全面消毒等。
三是物料保存完好。包括餌料、藥品等物品,應保存在嚴密的庫房內,防止發生破損和丟失。
四是不用帶有病原物或情況不明的食物作餌料,防止傳播疾病。
五是時刻注意水蛭的健康情況,發現個別水蛭有可疑情況時要及時隔離觀察,查明病因,及時治療。
(二)預防措施
1.消毒 消毒就是消滅外界的病原體,也是對傳染性疾病的一項防治措施。
2.根據消毒的目的,可分為預防性消毒、隨時性消毒和最終消毒。
預防性消毒是為預防某些傳染病的傳入而進行的。每個養殖池無論發病與否,均應采取消毒措施,特別是當鄰近地區有傳染病發生或受到傳染病威脅時,更要加強預防性消毒。
隨時性消毒是在傳染病已經發生時,為了防止病原的積累和散布而進行的消毒,包括場地、餌料架、用具等方面的消毒處理。
最終消毒是在解除對發病水蛭場地的隔離之前,為徹底消除傳染病原而進行的消毒,包括有可能被污染的物體全部進行消毒處理。
消毒的方法有多種,但常用的有機械消毒、物理消毒和化學消毒3 種。
機械消毒:就是清潔掃除,包括清理、鏟刮、洗滌等方法,以除去物體表面的大部分病原物。物理消毒:包括日曬、烘烤、灼燒、煮沸、蒸氣和紫外線燈照射等方法。例如曝曬飼料臺,烘烤飼養用具,用沸水或高壓蒸氣消毒衣服、蓋布以及用具,用紫外線燈消毒倉庫等。
化學消毒:是利用化學藥劑消毒,這種消毒方法應用比較廣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