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蛭具有水生性、野生性、變溫性和特殊的食性。根據水蛭的生活習性,要求選擇具有一定水域、溫暖、安靜、動植物繁多的場所。噪音,尤其是震動,對水蛭的生長不利。因此,應避開車輛來往頻繁的交通沿線和有噪聲、震動的飛機場、工廠等地區。
二、地形
地形的選擇應以背風向陽、環境優良為好。這樣,春秋季節可增加光照時間,延長水蛭的生長期,冬季可防風抗寒,使水蛭能安全越冬。同時優美的環境,夏季既可以防暑,又可以增加動植物的活體數量,為水蛭提供充足的餌料。
三、水質
我國淡水水域遼闊,因地域的差異各地水的質量有明顯的區別。決定水質質量的理化指標主要有溫度、鹽度、含氧量、pH值、水色和肥度等。要考慮水源流至場地是否被污染。嚴重污染的水域,例如出現水顏色反常、渾濁度增大、懸浮物增多、有毒物質增加、發生惡臭等現象,則絕對不能使用。同時還要考慮該水域在1年內甚至若干年內的水位變化情況,保證做到旱時有水,澇時不淹。
四、土質
不同種類的土壤,其pH值、含鹽種類及數量、含氧量、透水性和含腐殖質程度往往有所差別,將對水生生物的生長帶來影響。一般分為礫土、砂土、粘土、壤土和腐殖土5個類型。水質較肥,即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的,池底土質可用礫土、砂土;水質不肥,即營養物質不豐富,如使用地下水或自來水等,池底土質則應用腐殖土;如果池底漏水,最底層還應用粘土夯實。因此,應根據水質條件來選擇不同類型的土質。池底土質應比較堅硬,上面有較肥的有機質。
五、交通與電力
交通方便,可給產品和飼料的運輸帶來便利,同時可節省時間,減少交通運輸上的費用開支。電力除日常照明外,如加工飼料、產品等都需用電,應能保證供應。
六、排灌
養殖池的水位應能控制自如,排灌方便。要做到旱能灌,澇能排,兩手都要抓。尤其要防止洪水的沖擊,以免造成不應有的損失。
七、餌料
餌料大多以水中浮游生物、螺類、貝類、蝦類、魚類等動物為主。同時要注意附近屠宰場畜禽鮮血的利用。
北方地區水蛭養殖技術
一、日常管理
幼蛭的管理:初孵化出的幼蛭3天后便可取食,這期間幼蛭的食物主要是河蚌、螺螄的血液和汁液以及水中的浮游生物,由于大量的幼稚孵化出來,水中的食物消耗很快,為了使水中快速生長出更多的浮游生物,要不斷地向水中追肥,追肥的方法將曬干的雞糞、牛羊糞等裝入準備好的編織袋內沉入水底。隨著幼體的長大,可吞食河蚌、螺螄的整個軟體部分。
水蛭的食物:在人工飼養的情況下,以河蚌、螺類以及水中的浮游生物為主要食物,不足的情況下可以下面食物配比補充:投飼料量視放養種蛭數量而定,每平方米水面投放250克活螺螄、河蚌,以便它也生長供水蛭食用。另外,水蛭對水質要求不嚴,但因人工養殖密度大,所以最好保持水質清新,水溫宜保持在15-30℃之間。10℃以下停止攝食,30℃以上影響生長。7--8月份水溫高,應注意適當換水。